早上五点的福岛县喜多方市街头,52岁的报纸配送员山田英男正蹲在自行车旁,把两挂用红布裹着的爆竹往车篓里塞——这不是过年的热闹,是他近三个月的“保命符”。“上个月碰到熊的时候,我手抖着点了根爆竹扔过去,那家伙嗷一嗓子就窜回山林了,现在出门不带这个,骑在车上都觉得后背发凉。”
山田的紧张,藏着日本今年最真实的“生存焦虑”。就在11月7日,宫城县大和町的宫城大学彻底乱了套:清晨保洁员在校园后侧山林边,撞见一头棕熊正扒着树干蹭痒痒——离学生宿舍不过800米。学校立刻炸了锅:取消下午所有课程,把200多名住校生集中到体育馆,用3辆校车一趟趟往车站送,连教文学史的田中老师都被保安拦着:“您那本《源氏物语》注解先别拿了,等警方搜完山再回来,命比课重要!”
这样的“熊闹”,今年在日本已经成了“日常”。7月北海道一名48岁的配送员,凌晨送报时在玉米地边遇熊,等路人发现时,他的自行车倒在一边,身上全是抓痕;11月秋田县一名登山客更惨,半山腰歇脚时突然窜出一头熊,肩膀被抓得血肉模糊,缝了15针才保住胳膊。日本环境省的数据更吓人:今年以来,熊袭击已经造成至少12人死亡、103人受伤——相当于每三天就有一起“熊伤人”事件。
福岛县那16名报纸配送员的“爆竹战术”,是被逼出来的笨办法。“一开始我们敲梆子,熊根本不怕;后来试了辣椒水,喷到熊身上跟挠痒痒似的;还是老配送员提议带爆竹——声音大,能吓着它。”山田摸着车把上的爆竹绳,指节泛着白,“昨天送报路过稻田,我听见草里有动静,赶紧点了根爆竹扔过去,结果窜出来的是只野狗——你说这日子过的,都快成‘惊弓之鸟’了。”
更离谱的是,连东京都、千叶县的城镇里都开始“闹野猪”。上周有网友在千叶县便利店门口拍了段视频:一头百斤重的野猪正啃着掉在地上的便当,店员缩在玻璃门后,用对讲机喊:“快打110!这货比熊还横,上次把隔壁超市的货架都拱翻了!”
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昨天的提醒,让旅日的中国人更警醒。在东京留学的重庆姑娘小周说:“我上周去千叶找朋友玩,路边电线杆上全是‘小心野猪’的标语,便利店居然卖防熊喷雾——2000日元一瓶,比口红还小,我揣在兜里才敢出门。”
其实最戳人的,是当地老人的感叹。60岁的农户高桥俊夫蹲在玉米地边,摸着被熊拱倒的秸秆说:“以前熊只在深山里,现在我们种的玉米、稻田,成了它们的‘食堂’——不是熊要害人,是我们占了它们的家啊。”可话没说完,他就抄起手边的木棍——远处的草堆里,有动静。
清晨的福岛街头,山田踩着自行车出发了,车把上的爆竹晃来晃去。路过便利店时,老板喊他:“山田桑,今天爆竹够吗?我这儿还有两挂!”他笑着点头,脚下蹬得更快——天快亮了,他得在6点前把最后一份报纸送到佐藤奶奶家,而身后的山林里,不知道有没有一双眼睛,正盯着他的车篓。
风里飘着淡淡的爆竹味,混着清晨的露水,在日本的小城里绕圈。这不是年味,是人和熊都在挣扎的,生存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