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上海网友的一条吐槽,把一家清吧推上了本地讨论榜——门口黑板写着“大师凉白开”,一杯要28元?不少人第一反应是:“这比便利店的矿泉水贵10倍,难道是‘大师级’白开水有什么玄机?”

事情得从上周说起。网友@阿May路过静安区的DASH LAND清吧,本来想进去买杯解渴的,结果看到招牌上的“大师凉白开”标价,瞬间停住了脚:“凉白开卖28?我没看错吧?”等她问了店员才知道,这“凉白开”根本不是白开水——而是款“藏着酒的创意鸡尾酒”。

“用金酒做基酒,加了茉莉花茶和现开的椰子水调的。”店员解释得挺实在,“金酒本身的杜松子味很淡,混着茶的清苦和椰子水的甜,调出来的口感特别清透,喝着跟凉白开似的,但酒精度有十几度呢。”

这个回应让网友们的讨论瞬间“转了弯”:有人拍大腿笑“原来不是卖白开水,是玩了个‘名字梗’”,也有人皱着眉算“28块买杯‘像水的酒’,是不是智商税?”

上海一杯“水”售价28元?店家回应

争议里的不同声音,倒挺真实——

吐槽派说:“要是没问清楚,真以为是卖高价白开水,这不误导人吗?而且十几度的酒,喝起来跟水似的,万一有人喝多了上头怎么办?”

好奇派觉得新鲜:“季节限定的创意,试试没喝过的口感也不错,总比千篇一律的鸡尾酒有意思。”

中立党则站“明码标价”:“只要没消费者,名字是商家的创意,愿意买单的人自然会试,不愿意的也能绕路。”

上海一杯“水”售价28元?店家回应

店员补充说,这款“大师凉白开”是最近刚上的季节限定,不在常规菜单里,一般是熟客或者问起的人才会点,“男士点得比较多,喝起来像水,但后劲慢慢上来,挺有反差感的。”

其实说到底,大家纠结的从来不是“28元贵不贵”,而是“预期和实际的落差”——当“凉白开”不是凉白开,消费者需要的是“一句话讲清楚”。就像有网友说的:“如果招牌上多写个‘鸡尾酒’的小字,大家只会觉得‘这创意挺妙’,而不是‘被名字了’。”

现在这家清吧已经把招牌备注改了,加上了“创意鸡尾酒”的说明。至于这杯“像水的酒”能不能留客,可能得等尝过的人用舌头投票——毕竟创意这事儿,有人愿意为新鲜买单,有人更在意“值不值”,都是市场里的真实反应。

说到底,做生意的底线,不过是“把产品讲清楚”——名字可以玩梗,但别让消费者猜谜。毕竟,再有意思的创意,也得先“真诚”,才会有人愿意试着靠近。

上海一杯“水”售价28元?店家回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