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六点半的郑州某小区,清晨的宁静总被一声接一声的“赶紧起床”打破——不是楼下的早餐铺吆喝,而是隔壁郑州市科技中专老师手里的扩音器在“喊人”。不少居民把这事捅到了网上:“喇叭声裹着风往家里钻,三楼都能听得一清二楚,天天这样谁受得了?”

这所公办中等专业学校实行半军事化全封闭管理,学生每天6:30必须起床,晚上10点准时熄灯。负责叫早的不是闹钟,是老师拿着喇叭在宿舍楼下反复催促——去年学校的宣传视频里,还能看到老师举着扩音器来回走的画面,“所有同学赶紧起床”的声音循环播放,像极了军训时的集合号。

文章插图

“我们理解学校要管纪律,但也得考虑邻居吧?”居民王阿姨说,自己家就住在学校墙根下,每天早六点半的喇叭声“比闹钟还灵”,连正在上小学的孙子都跟着“被迫早起”。有网友支招,建议学校装个统一的闹铃:“既省得老师天天扯着嗓子喊,也不会把声音传到小区里。”

10月22日,潇湘晨报记者试图联系学校了解情况,但电话始终未接通。不过隔壁小区所属社区的工作人员透露,已经接到过多起居民反映,“我们和学校沟通过了,他们说会尽量减少噪音。”

文章插图

这事在网上也引发了讨论:有人站老师,“半军事化管理就得有个样,喇叭喊才有仪式感,不然学生哪能起得来?”也有人替居民抱不平,“再严格也得讲点公德,声音小点儿或者把喇叭对着校园里不行吗?”还有过来人调侃,“我当年上学也被喇叭喊过,只不过那时候学校周围没小区,没人投诉。”

其实说到底,这事就是“管理需求”和“生活需求”的碰撞——学校想让学生养成良好作息,居民想睡个安稳觉,两者都没错。现在社区已经搭了桥,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具体的解决办法:比如把喇叭音量调低,或者调整喊人的位置,让“喊起床”不再成为邻里间的“小疙瘩”。毕竟,好的管理,从来都是既要“严”,也要“暖”。

文章插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