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万全款买的两间商铺,原本盼着当“包租公”收稳定租金,没想到变成了建材城里的“公共厕所”——广西贺州的刘先生最近的糟心事,比喝了半杯凉白开里泡着苍蝇还堵。
2021年,他攥着父亲毕生积蓄,从广西万物城实业公司买下两间102.39平的商铺。想着自己没时间打理,当年10月就跟贺州华美立家商业管理公司签了5年委托合同:对方帮招商管理,前两年租金按总房款5%算,2022年1-4月是筹备期免租。“当时觉得‘专业公司靠谱’,哪想到靠谱变‘离谱’?”
2022年8月,刘先生去建材城看铺,推开门直接傻了:原本空荡的商铺里,蹲厕、排水管道都装“两间刚好分男女,摆明了要当公共厕所用!”他赶紧找华美立家要说法,对方回得硬气:“这是商场配套,必须装!”9月,这两间“商铺厕所”真的投入使用——好好的商业资产,变成了“人人都能进的公共设施”。
“我爸攒钱的时候,连肉都舍不得多买两斤,这不是糟践人吗?”刘先生一纸诉状把华美立家告上法庭。法院的判决很明确:一审认定华美立家“违约”,要求恢复商铺原状,还赔了2.5万精神损失费;二审维持“恢复原状”,但撤了精神赔偿——可胜诉都3周了,华美立家压根没动静:租金停了半年没给,厕所也没拆。
更窝火的是“踢皮球”:给华美立家打电话,对方一句“我是贺州的,跟长沙没关系”直接挂;开发商说“不知情”,可天眼查显示,华美立家的最大受益人宋某某,同时也是开发商的大股东。甚至开发商还提了个“解决方案”:换间同等价位的商铺。刘先生当场拒绝:“买商铺不是买菜,我选这两间是看中建材城的人流和位置,换了能一样吗?”
这事里的“拧巴”,其实比“商铺变厕所”更扎心:华美立家说“保障更多人人格尊严”,但法院认的是“商铺的商业价值”——改厕所直接砸了“保值升值”的初衷;开发商说“不知情”,可股权关联早把“责任”绑在了一起;刘先生要的不是“换铺”,是“有人为擅自做主的行为负责”。
现在刘先生打算申请强制执行,可后续的问号更多:厕所拆了,商铺能不能恢复商业价值?拖欠的租金能不能要回来?最关键的是——当“专业管理”变成“擅自处分”,业主的信任该往哪放?
说到底,商业世界里的“统一运营”,从来不是“我说了算”的借口;“契约精神”也不是写在合同里的空话。刘先生的120万,买的不止是两间商铺,更是一堂“信任不能随便交”的课——毕竟,没人愿意用毕生积蓄,换“把你当回事”的迟到答案。